


【热文头条】《我们永远的缅怀》徐建华/文
点击量:44 编辑:2025-09-09 15:18:27
我们永远的缅怀
----纪念毛泽东主席逝世周年
文/徐建华(天津)
在岁月的长河中徘徊,当秋风再度悄然拂过,九月的天空,仿佛也带着几分肃穆与深情。这是一个特殊的时节,空气中弥漫着对一位伟人无尽的追思。
时光回溯,百年前的华夏大地,在列强的侵略与封建统治的腐朽下,山河破碎,百姓流离失所,黑暗如墨,笼罩着这片古老的土地。在这民族危亡的至暗时刻,一个伟岸的身影从韶山冲的晨曦中走来,带着与生俱来的使命感,怀揣着救国救民的炽热理想,他就是毛泽东。
橘子洲头,湘水悠悠,他望着滔滔江水,心潮澎湃,发出“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惊天叩问 ,那声音穿透历史的迷雾,回荡在中华大地的每一个角落,唤起无数仁人志士心中的热血与斗志。此后,秋收起义的烽火在湘赣边界熊熊燃起,他带领着起义军,高举革命的旗帜,向旧世界宣战。尽管前路荆棘密布,困难重重,但他那坚定的信念,如同一座巍峨的灯塔,照亮了革命前行的道路。
在那漫长而艰苦的革命征程中,他率领红军跨越千山万水,历经无数艰难险阻。四渡赤水,他用兵如神,以卓越的军事智慧和超凡的勇气,一次次化险为夷,打破敌人的围追堵截;巧渡金沙江,红军摆脱了数十万敌军的围堵,迎来了战略转移的重大转机;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红军战士们以血肉之躯,谱写了一曲曲气壮山河的英雄赞歌。而那二万五千里长征,更是一部人类历史上的壮丽史诗,红军战士们翻雪山、过草地,饥寒交迫,疾病缠身,但他们凭借着对革命的忠诚和顽强的意志,成功抵达陕北,为中国革命保存了有生力量,为日后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延安的窑洞,昏暗的灯光下,他彻夜未眠,思索着中国革命的未来,挥笔写下了一篇篇光辉著作,如《论持久战》,以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为抗日战争指明了方向,鼓舞着全国人民的抗日信心;《矛盾论》《实践论》等哲学著作,深刻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中国共产党人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照亮了人们前行的道路。在延安这片热土上,他领导着中国共产党和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展大生产运动,打破敌人的经济封锁,使根据地逐渐发展壮大,成为全国人民心中的希望之光。
终于,历经无数次的浴血奋战,无数先烈的英勇牺牲,1949年10月1日,这是一个永载史册的日子。他站在雄伟的天安门城楼上,以那洪亮而庄严的声音,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那一刻,天安门广场上红旗招展,人群欢呼雀跃,中华儿女从此站了起来,成为国家的主人,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纪元。
新中国成立后,他又带领全国人民投入到热火朝天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在百废待兴的艰难处境下,他大力推动工业化建设,使新中国在短时间内建立起了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他重视农业发展,提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领导开展了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建设,为农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他还大力发展教育、医疗事业,让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到了基本的教育和医疗服务,极大地提高了人民的文化素质和健康水平。
他一生心系人民,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他曾深情地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他深入群众,了解百姓的疾苦,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是他一生的追求。他的心中装着整个国家和民族,唯独没有他自己。他的生活简朴,一件睡衣缝缝补补,穿了几十年;他的饮食简单,粗茶淡饭,却乐在其中。他对子女要求严格,从不为他们谋取特殊待遇,教育他们要靠自己的努力为国家和人民作贡献。
如今,他已离去多年,但他的音容笑貌,却永远铭刻在人们的心中;他的思想理论,如同一座不朽的丰碑,永远指引着中国人民前进的方向;他的伟大功绩,如同璀璨星辰,在历史的天空中熠熠生辉,永不磨灭。他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名字,将永远被中国人民所铭记,被历史所铭记。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怀着崇敬与感激之情,向这位伟大的致以最崇高的敬意。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勇往直前,不懈奋斗!
来源:大众原创诗词曲网刊
编辑:宋雨诺
编审:董宏
监制:马和平

投稿微信:15735585487
投稿微信:17835659479

投稿微信:15735585487
投稿微信:17835659479